1.
其中有個句子
He ran around the forest howling in pain.
請問其中howling in pain是受詞補語吧?
就像感官動詞後面可以接動名詞補語那樣? (雖然ran不是感官動詞
是受詞補語的話,那麼"整體上"是什麼意思?
"howling in pain"(受詞補語) 修飾 the forest(受詞) --> the forest 是處於 "howling in pain"的狀態
或是用這簡單的數學公式方法: "the forest" = "howling in pain"
影片那個特定情節真的是傳達這意思?
真的要扯文法的話: (給錯了link) (x)http://dunchee.blogspot.com/2015/09/supplementive-clauses-in-final-position.html(x)
(x) (我去年才找到的這個特定的文法解釋和文法術語)(x)
update: 我給錯了。這個才是
http://dunchee.blogspot.com/2016/05/sub ... lause.html 這是給我自己看的筆記,我沒有特別整理過。需要的話可以找原書的原章節來看完整內容。
我還是那句話,先暫時訓練自己學會讀整體意思。這種文法術語有的沒的先暫時放在一旁。一年好了。一年之後你還是很想知道的話再查。
2.
He ran around the forest howling in pain.
跟
He ran around the forest and howl in pain.
意思沒差多少吧?
"分詞"在拉丁文時代就有,這類用法很早就有了,也因為使用年代久遠,分詞的使用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用法 -- 你無法單靠「背文法」來理解。很多你在文法書上看到的解釋(比如你問的 ... and ...)只是用「現在的英文」來幫忙理解和說明這「本來就有的」用法(這有些類似我們中文現在保留些舊有文言文時代的用法)。
以你問的
這兩個特定句子來說,意思沒差多少吧? 是沒差多少。現階段如果你在理解上有困難的話,那麼你是可以「暫時」換用 ... and ...來理解,但是想辦法直接看懂那樣的表達方式。有影片情節輔助,這應該不難做到。先學會讀懂
這一個特定句子
,不要去多想句型公式,通例,其它句子。也訓練自己不要去另外多想" ... and ..."。這本來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長期接觸和訓練,所以一時之間做不到是正常的,不要多想。
3.
故事連結
https://youtu.be/krBxNvLUxU4?t=23m23s影片開啟後馬上按暫停, 因為已經是該句子的時間點了
其中影片句子
Poor stork did not say anything and pretended to enjoy the meal.
這句可以改成
Poor stork did not say anything and pretended enjoying the meal. 嗎?
4. 假如第三題的 .....
這是和"pretend"相關的用法。直接學起來。先不要去想 pretended enjoying(*1)。
http://www.ldoceonline.com/dictionary/pretend_1(*1) 我的回答還是和以前一樣,這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先學會「習慣表達」(字典上標藍色部份)
這情況其實就像我的那篇"還改變了"的blog。你還是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國語辭典)拼湊出意思。然後也是我說過的,你會刻意去教(比如)你的小孩這東西?
5.
下次也給時間點好嗎?那片子太長,我無法花那時間慢慢聽的去找。所以 ....
I don't know. 我住美國,熟悉的是美國用法。